当下,金融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,数据量急剧增加,在这样的情形下,保障数据质量成为了金融机构稳定发展的关键,可是,因为金融行业有其特殊性,数据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。
金融数据治理的价值
数据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等方面的坚实基础,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业务当中,准确有效的数据能够推动风险防控,能够助力产品创新,还能够促进客户服务提升,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,业务创新和多元服务愈发依赖数据,比如新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,依靠准确的数据来研发,才能够吸引客户。
与此同时,数据能够在金融体系里流动,数据可以发挥出最大价值,数据进而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发展。以股票市场为例,及时且准确的数据能让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,投资者以此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。
金融数据治理的特殊要求
金融行业具有独特性,这种独特性在数据安全合规等方面能够体现出来,因为金融行业涉及大量资金与客户隐私,所以数据安全非常关键,2018年有一些金融机构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,这些事件造成了客户财产损失,还引发了市场动荡。
在数据共享方面,由于金融业务具有敏感性,所以要在保护私密性的前提下开展 。比如银行间合作开发产品时,共享的数据绝对不能泄露客户信息 。而且金融数据与业务流程相融合,这也需要特殊的策略以及严格的措施 。
国际金融数据治理模式
美国企业在跨境数据流动方面有一定优势,它们依靠全球业务布局和技术优势,在遵循国内安全审查机制的情况下,能相对自由地进行跨境数据传输,然而,因为监管分散,所以存在数据治理规范协调不足的情况 。
各国的总体趋势是平衡金融创新与数据利用效率,欧洲在强调数据保护时鼓励金融创新,欧洲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数据使用,这对我国构建治理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。
我国金融数据治理的开端
2018年,发布了《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》。该指引确立了四大原则。这四大原则分别是全覆盖、匹配性、持续性和有效性。这些原则为银行业数据治理指明了方向。
银行业按照指引构建组织架构,明确划分职责,这项规定开启了金融业数据治理规范化的进程,让银行在数据治理方面有了可依照的规则,从而提升了数据质量以及经营管理水平。
我国金融数据治理的现状问题
我国正在搭建治理框架,不过落地的办法还得进一步细化,部分金融机构只是在形式上遵守规定,实际操作时有不少漏洞,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情况,也给数据价值的挖掘带来了限制,多数机构创新能力不足,不能凭借数据开发出有差异的业务。
早期收集数据时,元数据结构设计存在问题,导致后续数据治理遭遇困难。一些金融机构最初建立系统时,未考虑未来数据量会增加,也未考虑业务会变化,所以数据难以有效整合,也难以有效分析。
金融数据治理的提升方向
支持金融科技企业研发新技术工具,这一点很重要。对于非结构化数据,比如社交媒体上有关金融的评论,研发处理技术可以提升治理能力。
金融机构要增强创新能力,以此来回应创新数据的需求,挖掘新兴数据资源,例如应用大数据,进而推动业务发展,还要持续完善金融数据治理路径,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,优化数据治理体系。
大家都在思索,我国的金融机构,在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这个方面,面临的最大挑战到底是什么,欢迎大家发表评论留言,同时也别忘了给本文点赞以及分享。